OSense O-Sense

 

旭月NMT简报---关键词搜索:

第191期-非损伤微测技术成功检测Pb2+、Cu2+离子流

       旭月研究院的离子传感器研发合作伙伴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近期成功检测了植物根系Pb2+、Cu2+离子流。目前旭月研究院正在与对方展开Pb2+、Cu2+传感器的商业化合作,不久,旭月非损伤微测系统的重金属检测指标即可由目前的Cd2+,扩展为Pb2+、Cu2+、Cd2+三种指标,为重金属领域提供最新的研究手段。

        在实际生理条件下,测定根系不同区域的特定离子流速对于理解植物的金属吸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湿地植物作为重金属的天然吸收剂,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因而,研究不同种类湿地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吸收转运金属的过程有助于选择适于修复湿地系统的物种。

        2016年底,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所骆永明组研发了Pb2+和Cu2+离子传感器,并用于茭白、美人蕉及芦苇根部离子流的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在去离子水及模拟土壤溶液中,Pb2+和Cu2+的检测浓度下限达到10-9 mol/L和10-6 mol/L时。芦苇在距根尖200μm范围内,Cu2+释放;距根尖500μm范围内,Pb2+和Cd2+外流净流速最高。尽管某些区域3种离子为内流,但远小于茭白和美人蕉。芦苇对于重金属表现出明显外排或较弱的吸收,由此避免重金属的毒害。因此,根部细胞质膜减少对重金属的吸收或更多地排出重金属这一生理现象,合理解释了芦苇对重金属胁迫具有较强抵抗力的原因。

        此次Pb2+和Cu2+离子传感器成功研发,标志着NMT在重金属领域研发中的又一重大突破。旭月研究院完成Pb2+和Cu2+的商业化后,将在第一时间服务于中国的科研工作者。

 

 

        图注:茭白根部不同区域Pb2+、Cu2+流速检测结果。

注:SIET、MIFE、SVET、SPET等技术名称,已经统一为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ology,中文名“非损伤微测技术”,简称NMT。

        下载全文:C2017-012